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主页 > 期刊导读 >

融合图像与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分析

骨转移瘤通常是由其他部位转移到骨头的一种肿瘤,临床上骨转移瘤较为常见[1]。骨转移是癌症患者主要转移器官,癌症骨转移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骨转移瘤的发生率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的35~40倍。它所造成的骨髓衰竭、高钙血症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加速了病情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观念的更新,应认识到骨转移瘤并不都是癌症患者的终末期对骨转移瘤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2]。疾病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恰当地治疗在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在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确切的疗效。本次研究为了评价骨转移瘤采用SPECT/CT融合图像与全身骨显像的价值,纳入90例可疑肿瘤骨转移性病变患者展开具体调研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我院接诊的90例可疑肿瘤骨转移性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90例患者均接受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图像。90例可疑肿瘤骨转移性病变患者中,男性共51例(56.67%)、女性共39例(43.33%)。患者的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58.)岁。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共82例,其中,39例肺癌(47.56%)、15例乳腺癌(18.29%)、4例前列腺癌(4.88%)、7例食道癌(8.54%)、17例其他恶性肿瘤(20.73%),以上8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过病理学证实,另外8例为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被临床怀疑为转移性骨肿瘤。所有患者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试验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1.2 方法

(1)仪器与试剂: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NM/CT 670型16排双探头SPECT-CT仪,使用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显像剂99TCm-MDP[3]。

(2)检查方法:采集患者全身骨显像,后以病灶为中心进行SPECT/CT融合图像检测,为患者使用静脉注射99TCm-MDP740-1110MBQ,告知患者饮水(剂量在800~1 000 mL),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异常反应,可以为患者在4~6小时中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测。指导患者在检测前将膀胱排空,避免尿液污染衣物和患者的身体[4]。告知患者将身上的金属物品摘下,防止对骨骼病变诊断结果造成影响。全身骨显像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体位选择仰卧位、全身前位、后位连续达成,设置床速在每分钟18厘米[5]。在全身骨显像结束后,对感兴趣区域融合断层现象,旋转180°,然后采用CT扫描,设置参数:120 Kev,300 mA,螺矩:1.375,矩阵512×512,重建层厚1.25 mm[6]。

(3)图像处理:所有检测结果均由两名具备上岗证核学科医师(具有5年以上放射科诊断经验)共同完成,共同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与全身骨显像[7]。

1.3 诊断标准

(1)全身骨显像诊断标准:①无肿瘤骨转移:患者存在异常放射性分布区,在手术、骨折以及外伤位置,肋骨异常分布,垂直在肋骨长轴[8]。机体的四肢关节呈现放射性异常分布,为对称性。②肿瘤骨转移:存在异常放射性浓局聚区域或稀疏区域,为不对称,肋骨浓聚为圆形、长条形,脊柱放射性病灶的位置在患者的椎体内部和椎弓根部位置。

(2)SPECT/CT融合图像:全身骨显像诊断中发现异常浓聚病灶后,以该位置为中心点进行SPECT/CT融合图像扫描,如果全身骨显像没有发现显著异常,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位置进行SPECT/CT融合图像扫描。①无肿瘤骨转移:在异常放射区域的分布区或手术区以及非病理性骨折区域,CT影像结果表现为非病理性骨折和良性骨病变。②肿瘤骨转移:存在异常放射性分布区,在排除手术与骨折的前提下,患者的CT影像存在溶骨性和成骨性的骨质损伤,且周围存在软组织的肿块暗影[9]。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使用(%)表示准确率,组间差异性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例可疑肿瘤骨转移性病变患者中,骨转移患者共68例(占有率为75.56%),良性病例共22例(占有率24.44%)。286例病灶中,骨转移共213处(占有率74.48%),其中良性病灶73处(占有率25.52%)。SPECT/CT融合图像与全身骨显像诊断相比较,SPECT/CT融合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性均高于全身骨显像,(见表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肿瘤骨转移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疾病的发病率近20%~70%,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顽固性疼痛、病理性骨折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