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图表题的特点与类型解析
一、题型特点
1.从题型结构来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常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2.从答题要求来看,解答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筛选、提取图表中的有用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二、题型分类
1.标签型
例1 (2019·广东)图1是某奶制品标签。请回答:
图1
(1)“钠”指的是__(填“单质”或“原子”或“元素”)。
(2)蛋白质、脂肪属于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__(填字母)和发育不良。
A.大脖子病 B.佝偻病
C.贫血 D.夜盲症
解析这类题型通常是以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标签如药品、食品或工业产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为命题素材,解题的关键是从标签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解答。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所以标签中的“钠”是指元素;蛋白质、脂肪属于有机物;缺钙会患佝偻病。
答案:(1)元素;(2)有机物;(3)B。
2.表格型
例2 (2019·云南)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表1
A.b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解析表格式试题是中考中的命题热点,关键是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此类题的特点是部分已知条件是以表格形式给出的,而且往往是表格中给出多组数据,所以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对解题最有帮助的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物质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要符合“一个改变,两个不变”)。在此过程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增加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减少的质量之和,抓住此规律就可轻松突破与质量守恒定律有关的表格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40+5+16+15=x+5+30+26,解得x=15。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30-16)∶(26-15)=14∶11,D选项错误。
答案:D
3.数轴型
例3 (2019·镇江)下列排序正确的( )。
A.磷元素的化合价:
B.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C.使用合金的年代:
D.金属单质的导电性:
解析数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表达方式,中考化学中的数轴就是将已知条件或信息、变化中的量的关系用数轴直线的形式表示出来的方式。数轴使化学知识中的各种关系比较,如大小、高低、先后、强弱等更加形象直观、简明清晰,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及知识广泛性,这类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A选项中,磷元素在P2O5中化合价为+5,在P单质中为0,在PH3中为-3,是按照由高到低排列的,故正确。
答案:A
4.图片呈现型
例4 (2019·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图2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析此类试题往往以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或者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通常它们与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侧重考查的是对图片中信息的读取与分析能力,以及对图片反映问题的思考与评价,难度并不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进行解答。
A中煤球变成蜂窝煤,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由于温度达到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更容易燃烧;c中,金属丝会吸收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蜡烛的着火点,故蜡烛火焰会很快熄灭。
答案:D
5. 溶解度曲线型
例5 (2019·菏泽)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3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3